青狮发源自中国福建,舞青狮者,必须要有良好的武术基础。
福建青狮具有三种分别如下:
(一)。 青狮白眼眉 [ 老狮 ]
青狮白眼眉,系属于老狮之类,其眉雪白而白长须,
有开嘴,头插野雉翎的,同行视为技艺高超者。
而狮尾造型犹如民间传说中的麒麟尾巴,整个狮身偏长。
一头青狮,二人舞弄青狮白眉毛,此狮根据中国福建各地,
常以迎神赛会作参拜之用,在乡市里,狮团到家家户户,进行拜访仪式的领队者,
必定奉上红帖一张(即见面礼,红烛一对,线香一束,金纸若干),
呈送其宅主人,待其当道主烧香,燃烛,朝拜其家神像之后,
青狮才可进行参拜礼节,其意思是可镇压历宅,使鬼神降伏,
安燕吉祥,五谷丰收,添福平安,所以此种青狮在福建各地均非常盛行。
而今国术届人士,为了省掉麻烦而取消此种规则,
只作练习武功上之增进,体魄健全或娱乐之用,
如有欣逢国家庆典日,迎神赛会,经常都接受游行表演助兴,
增添热闹,使人兴奋,乐意尚武精神。
(二)。青面白剑狮 [ 斗狮 ]
青面白剑狮,系一种年悍猛凶残狮类,
此狮乃代表满清爱新觉罗氏之意思。
打青狮即是打满奴之别名,其事实出自清代汉族英雄,
反清复明的爱国志士所创设者。
此种青狮(暗指清狮即满清兵)此狮形状是青面獠牙,
凡人见之惊心丧胆。
由次可知因,明亡清起之史实,是满奴统治中原时代,
军事政治均极野蛮,且无人道,屠杀汉人,尽其能事。
如清初在扬州作十日大屠杀,民族英雄史可法死义,嘉定三屠杀,
及后郑成功在厦门(故后改称思明县——即思复明朝之意)抵抗清兵,
以上荧荧大者而使当时民无焦类。并且又大兴文字狱等连累所及,
被屠杀致汉人,几达数百万众之人口,使江河变成红色。
故凡有志之士,无不痛心疾首,而汉人均恨之入骨,
敢怒而不敢言,是乃暗中创设(打青狮)之组织的缘起由来。
青面白剑狮
(注:其白眉是采用钢铁所造成之短剑,坚固犀利,长一尺六寸),
须黑而短,獠牙而嘴不开,如一面护身盾牌,身长一丈八尺,
身可藏人并藏有兵器,专以保护执狮头之用,
狮尾时常要与狮头相配合,才能运用自如。
而且与各路英雄好汉(指汉人)练习搏杀之。
据此情形,若没有胆量或拳术及武功上乘者,
不能接受此种搏杀调节,然此种青狮搏斗创设之场面,
确实堂皇伟大非常严重,随有性命之危险。
但能够养一股无比之力量,使汉族英雄好汉们,
反清复明之爱国志士,能勇敢善战,与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,
不惜性命为国家民族效忠勇之表现,并非一般无知者捕风捉影之徒,
狂言乱语,造谣惑众,只会专门破坏青狮阵容(打清狮者)史乘及歪曲事实之能事,
实在是可惜由可叹!
据说中国自推翻清朝之后,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得以实现,
革命成功(在民国成立初期)之时,五祖门干德源宗师,
曾在泉州城一带,召集一班国术高手好汉,
庆祝表演拳术于〔打青狮〕,斯时,为使同胞门了解起见,
就在当场说明打青狮之意义,例如:青狮(清师)打倒,
即满奴政权被消灭,帝制取消了,断而又表演破狮肚,
抽狮筋,剥狮皮,吃狮肉,饮狮血之种种表演等举动。
(三)。宋江狮 [ 童狮 ]
宋江狮,属于童狮之类,此狮之形状头大身长,
演出时每对一定要有一百零八个队友,扮演水浒传的梁山好汉随行,
才能称得上一支完整的狮队。
舞法与中国大江南北各省之醒狮大同小异。
而由于每一次出狮都一两百人,而需要拿着不同的兵器与服装不同的设备。
(按水浒传上的好汉所用的兵器与服装,有男女的打扮)。
现在比较难看到阵容庞大的(宋江狮)演出了。
宋江狮现今在福建省普江,金门,安溪,
永春,南安,德化,漳州,台湾等各地,
已成为民众节日庆典,必定呈现的一种表演形式了。
[ 青狮献瑞 ]
青狮献瑞是清流民间有趣的习俗。
为了再现祖先持刀执杖、成群结队的上山围场打猎的盛况,
或是为了借助狮子这个民间传说中的吉祥之物,
人们舞刀弄枪以示消灾除害、迎祥纳吉。
清流民间视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能、吉祥如意之征兆。
于是,每逢春节前后,喜庆日子,总要成群结队,敲锣打鼓,
持刀执杖,舞动青狮,走村串户,临门拜年,
表示驱灾除害、迎春接福之意。
而各家各户也都乐意争取青狮的光临。
一方面有借助青狮驱邪镇妖、迎春接福,预报来年万事如意的良好心愿,
也有让锣鼓声、鞭炮声、围观人群的笑语欢声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,
清流人把这一活动的全过程称为《青狮献瑞》。
青狮献瑞的阵容,一般十四、五人不等。
其中舞弄青狮者2人,敲锣打鼓者3至4人,
手执五色家伙如双刀、铁尺、钩刀、大刀、木棍等10多人。
当然,因为大家都是多面手,除了师傅身背铁尺以示身份外,
其余各人都可相互替换,充分展示各自的功底。
狮阵中,青狮的狮头一般是竹篾结构,薄纱作衬,裱糊成型,
狮头外表油彩勾勒,色彩斑烂,造型夸张,富有戏剧面谱的效果。
其狮身用紵麻纱布彩绘而成。清流灵地和连城隔田一带绘青色。
而连城五乡多绘黄色。青狮白眉毛,头插野雉翎的,同行视为技艺高超者。
而狮尾造型犹如民间传说中的麒麟尾巴,整个狮身偏长。
一头青狮,二人舞弄。
青狮的舞弄,大都采用低桩矮步,前后二人,配合默契。
一般采用跌扑、翻滚、跳跃、掻痒、过桥、跳台等组合动作。
模仿狮子生活中的坐、卧、行、食、饮、嬉、
戏、跳、扑、斗等一整套栩栩如生的动作,
配以锣鼓、钹等打击乐的烘衬,功作合韵合拍,
生动活泼,令人爽心悦目。
青狮舞弄之后,便是众武士上场表演武艺。
清流地方拳架势适中,防守严密。加上配有打击乐器的欢快节奏,
更显得发劲刚脆,转动灵活。其手、脚、头、肩、肘、
胯、膝等部位均可攻可守,变化多端是。
故有“手打三分,脚打七,没有眼睛没有滴”,
“七臂齐用,眼风第一”之称。
演练之时,平拳、姜拳、柳叶掌、勾、指运用自如;弓步、马步、
虚步、仆步、蝶步、盖步、叉步、垫步、跃步、击步步快身活,
行走如风,来无踪,去无影,真是进如猛虎出山,退似猫儿戏鼠。
比如一套《单勾》,从美女照镜,利刀削竹到拱手抱拳,
整个套路三十二个动作,攻中有防,充分展示了拳、掌、爪,
劈、切、肘、鞭、砍、挑、桥等手法。
一套《二十八宿》棍法,从一开胸连一枪到童子烧香、翻天印。
全套二十六个动作极尽劈、刺、挑、截、点、扫、绞、格之能事。
又有劈、砍、撩、云左右横割,前、后、手、脖等多处舞花的大刀套路。
更有其它地方罕见的板凳拳。板凳源技法多变,取材方便,易学实用。
从坐凳观阵、抱拳拱手开始,扫、撇、架、冲、扑、
凿、格、压,到板凳归原,抱拳拱手收式。
诗曰:
一条板凳三尺长
四腿开叉势难挡
舞动木虎上下翻
正是梁山英雄郎。
最后,再来几套徒手对练、木棍对练、
或是铁尺对木棍、钩头对大刀等等。
场上器械相格有声,场外锣鼓铿锵,真是热闹非凡。
节庆期间,如果两个狮阵相遇,约定俗成,双方都尽量低桩矮步。
狮头低伏,勿使高昂,以示谦恭。
这里更可展示舞狮者的蹲桩、移步等基本功的扎实程度。
其余手持器械者,更是抖搂精神,认真对待,展示出自己的看家本领。
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,旧社会那种两狮相遇,相互打斗拼阵的现象已经绝迹。
代替它的,已是双方狮阵相互展示各自功底的友谊方式。
尽管各个狮阵之间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,但也无伤大雅。
因为内行看门道,外行看热闹,各得其所。最主要的是,
在青狮献瑞这一文化活动中,锣鼓喧天、鞭炮齐鸣、舞刀弄枪,
青狮跳跃为人间增添了多少福祥如意、欢乐喜庆的热烈气氛。
刣狮
武狮又叫“刣狮” [“杀狮 ]也就是“杀狮子”。
清朝乾隆帝,为了铲除福建沿海的反清力量,
于廿八年癸未〔1763年〕,降诏焚烧少林寺,
剿灭寺中武僧。
少林寺中的武僧,并没有因此被斩尽杀绝,
而是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,伏身于穷乡僻壤之处。
为了不让少林武技失传,他们先在永春等山区招徒授艺,
传授少林功夫,并到处设立“刣狮馆”和“刣狮队”,
作为少林武术馆、武术队。
刣狮馆十八般武器件件俱全,
平时师傅教授刣狮队员舞刀弄枪,将狮子作为假想敌。
以此种形式作掩护,教习武艺,传授少林武功。
以后各地仿效,均有刣狮馆之设立。时至今日,
在武术界增添了“刣狮”这种名为娱乐实是练武的特别节目。
每逢迎神赛会等重大节日,刣狮队总要出场参加游行,
到广场人多之处,便停下表演一番。
这种表演,大体可分舞狮、弄狮和刣狮三种形式。
舞狮和弄狮区分不大,除了狮子和刣狮队之外,
经常还有一个小丑般的角色“狮鬼”,
手中捏着一条末端带球的绳索,在狮子面前甩来甩去挑逗狮子
,于是狮子便追捉那小球而做出各种翻弄跳跃诸番动作。
接着刣狮武士们个个就手中所持的刀、枪、叉、钺、斧等,
表演一般武打功夫,展示武功,也为节日增添热闹气氛。
刣狮武士的服饰一律窄袖扎脚,腰束丝带,全付武行打扮。
手中武器也全是真刀真枪,表演时毫不含糊。
表演者用古代兵器打斗擒杀狮子,
这是南少林武术与狮子舞蹈的完美结合,
显出威猛雄浑、争拼格斗的凌厉气势。
武狮队一般由四、五十名甚至108名武士组成。
表演时,由两人扮作狮子,套上“狮衣”,
武士们手持刀、枪、剑、戟、盾牌等十八般兵器,
以龙虎两面旗带队,武士们用单行、阵排官刀对练、
打鸽仔、大刀杀狮、大刀单打狮、
仙剑与单枪对打等“武术套路”,结合绕龙门、
一字长蛇、蝴蝶、螺阵等绕阵变换队形,
包围狮子“大打出手”。
狮子时而左逃右闪,回避兵器的攻击;
时而腾空而起勇猛出击,扑向人群,
刀光剑影,吼声阵阵,惊心动魄。
刣狮以“打死狮活”最为精彩。而刣狮队中,
以青色面狮兼画白眉毛的为最高级,
俗话有云:“青狮白目眉,任摘由你来”。
过去常有两个刣狮队对斗,那就是狮与狮斗,
人与人打,人打狮,狮伤人,混合作战,打死打伤,
既不退却,也不后悔。
这和不同派系的武术馆的“拼馆”同出一辙。
只是借刣狮这种形式作掩护而已。
唯在石狮市为隐讳地名的原故,
历来石狮不在市区表演“刣狮”。
斗狮项目
月牙铲斗狮 、单刀斗狮 、双鞭斗狮、 斩马刀斗狮、
御林刀斗狮 、双锏斗狮 、伏虎钯斗狮 、青龙偃月刀斗狮
徒手斗狮 、齐眉棍斗狮、 双刀斗狮双月斧斗狮 、匕首斗狮 、
单剑斗狮等等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